藥物體外抗菌活性測試方法有哪些

131次 2025.04.08

  體外抗菌實驗指體外條件下,測定細菌/真菌對測試樣品的敏感程度。藥物體外抗菌活性測試主要用于抗菌藥物的篩選、藥物的抗菌譜測定及臨床藥物敏感性試驗等方面。


藥物體外抗菌活性測試


  抑菌實驗與殺菌實驗的區別


  藥物體外抗菌實驗分為抑菌實驗和殺菌實驗,抑菌實驗可測定僅有抑制細菌/真菌生長繁殖而無殺滅作用的測試樣品;殺菌實驗可測定不僅抑制而且能殺滅細菌/真菌的測試樣品。


  抑菌實驗—測試樣品對細菌是否具有抑制生長作用,測試時培養環境為培養基,即測試過程中細菌可以繼續生長繁殖。


  殺菌實驗—測試樣品對細菌是否具有殺滅作用,測試時培養環境為PBS/生理鹽水,即測試過程中細菌不再生長繁殖。


  藥物體外抗菌活性測試方法


  抑菌實驗方法有OD值法、抑菌圈法、共培養+平板涂布計數法(一般培養環境為細菌/真菌培養基)、MIC。


  殺菌實驗方法有共培養+平板涂布計數法(一般培養環境為PBS/生理鹽水溶液)、MBC。


  (1)MIC/MBC測試:


  將樣品稀釋成不同濃度(二倍稀釋法),加入到微孔板/無菌試管中,在每個孔/試管中加入一定濃度的測試菌,培養一定時間后肉眼觀察培養液的混濁情況,如果是澄清的,說明沒有細菌的增長,即細菌的生長得到了抑制,培養液澄清的最小樣品濃度為最小抑菌濃度,即MIC。


  然后將澄清孔/管(3個樣品濃度)取出涂布于培養基表面,若無細菌生長,則說明測試的菌已經被殺滅,此時的樣品濃度為最小殺菌濃度,即MBC。


  (2)平板涂布計數測試:


  不同材料與菌液共培養一定時間后,不同組別(不同材料、不加材料)的菌液稀釋一定倍數后涂布平板,以計算出不同組的菌液濃度。


  通過與對照組比較,進而計算出實驗組菌液濃度下降百分比,即得到材料對測試菌株的抗菌性能。


 ?。?)抑菌圈測試:


  供試材料含可溶性抗菌成分,此成分在瓊脂培養基中可自由擴散,形成一定濃度的含藥區域。由于各種微生物對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不同濃度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大小直徑的抑菌圈。


 ?。?)OD值測試:


  細菌懸浮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與透光度成正比,通過OD值可以定性反映出微生物的濃度或數量。


  不同材料按比例與菌液共培養一定時間后,通過比較不同組別(不同材料、不加材料)菌液OD值之間的大小來判斷不同材料的抗菌性能。


  藥物體外抗菌活性測試菌株


  標準菌株常用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粘性放線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等。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