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抗菌測試方法是什么?兩種定量測試方法比較介紹

415次 2024.10.15

    隨著抗菌紡織業蓬勃發展,抗菌纖維與抗菌紡織品倍受人們的青睞,各種抗菌產品紛紛涌入市場。然而抗菌行業中市場炒作、虛假宣傳、不正當競爭現象頻頻發生。如何規范抗菌行業的市場行為,進行抗菌紡織品測試成為當務之急。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紡織品抗菌測試報告。


    紡織品抗菌測試原理


    紡織品抗菌定性檢測與定量檢測,顧名思義,前者是確定被檢樣品是否有抗菌性,如果測試單位給出定性測試結果的照片,可以很直觀地看到測試結果(本測試中心報告附有照片);后者是對被檢樣品抗菌性給出一個數量評價。紡織品抗菌性的最終評價需要用定量測試來確定。


    定性測試有兩種:一種是將樣品貼于含有一定量細菌的瓊脂培養基表面,培養一定時間后,觀察在樣品底部及周圍細菌的生長情況(例如標準AATCC90及日本JSL1902中的定性部分);另一種是用接種環挑取一定濃度的菌液在瓊脂平板培養基上劃線,再將樣品貼于瓊脂表面,培養一定時間后,觀察細菌在樣品底部及周圍的生長情況(例如 AATCC 147)。


    定量測試分為浸漬法與振蕩法兩種。前者是將已知細菌滴入樣品,讓細菌與樣品接觸培養一定時間后,比較樣品與同時所設的“0”時間對照組(即接種細菌后立即將細菌從織物上洗滌下來)或培養后的對照組在菌數上的差異,用一定的方式計算結果,定量地評價紡織品的抗菌性(例如標準AATCC100、JISL1902);后者是將樣品浸泡在一定濃度的菌液中,不斷振搖培養一定時間后,計算與“0”時間的菌數減少率(例如ASTM E2149)。


    紡織品抗菌測試方法比較


    目前定量測試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美國染料化學家學會制定的檢測標準 AATCC 100《紡織品抗菌性能的定量評估》及日本工業標準JISL1902《紡織品的抗菌性試驗方法》。本文著重介紹了這兩種標準。


    1、兩種標準的異同點


    AATCC100與JSL1902標準的實驗條件大致相同。首先,它們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在紡織品上接種細菌后,在所謂“0”h及18~24h從紡織品上回收細菌;其次,兩種測試法中細菌與紡織品的接觸都為靜止方式;第三,兩種方法比較適合于溶出性紡織品。


    2、兩種標準的優缺點


    首先,AATCC100標準寫得比較原則,JISL1902標準寫得具體而細致,便于人們去操作。但JISL1902方法接種菌液量小,對接種物的傳代比較繁復,且接種菌的上下限范圍窄,要求分光光度精度高,比較難做到。抗菌性是一個相對概念,接種細菌的活性對試驗結果有一定的影響。當細菌活性低時,測出的抗菌活性就會相對提高;當細菌活性高時,測出的抗菌活性就會降低。可見保持細菌活性是很重要的。日本標準規定那么繁復的細菌轉種方式,目的就在于此。對每個實驗室來說,應根據自身的實驗條件,摸索出一條適合自己實驗室的固定程序,保證接種細菌濃度及細菌活性的相對穩定,以使同批試驗有重現性,不同批試驗有可比性。


    其次,在結果計算及報告形式上,AATCC-100及JSL1902有較大的差異。AATCC100用百分率來表示抗菌活性的相對結果,易于被人理解。但由于菌液用幾何級數方式稀釋,抗菌活性用百分率表示,致使紡織品抗菌性的高低與最終計算出的百分率并不成平行的正比關系;并且,未明確規定一個有抗菌性的評價基準,它得出來的數據,只有在高百分比(90%以上)或極低(接近0)時,才能出現較好的重復性,中間的百分率重復性較差。這是一般非測試人員所不了解的,因此,報告結果易被人誤解。


    第三,JISL1902標準中做三組平行樣本,再取其平均數來計算,而AATCC100中只做一組平行樣本。顯然日本標準的要求更高一些。為保證試驗的可重復性,嚴格而規范的操作是每個實驗室所必須的。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