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藥敏試驗的目的是什么?哪些細菌需要做藥敏試驗?

537次 2024.08.14

    藥敏試驗(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測定抗菌藥物在體外對病原微生物的抗菌活性,是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及合理化用藥的重要參考依據。根據藥敏試驗的結果,醫生可以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選擇更有效、更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同時,藥敏試驗的結果也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新的抗菌藥物,提高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



    作為第三方檢測中心,中科檢測機構擁有CMA和CNAS認證檢測資質,檢測設備齊全,數據科學可靠,可出具國家認可的抗菌藥物藥敏試驗報告。


    藥敏試驗的目的


    藥敏試驗是使用體外試驗的方法檢測細菌的耐藥性,預測抗菌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在藥物種類的選擇上為臨床醫生提供幫助,以實施個體化治療。


    當前,“對癥下藥”已經變得難以奏效。首先,致病菌的種類發生了改變,一種疾病可以由多種病原菌所引起,包括致病菌和條件致病菌;其次,感染人群發生變化,從健康人群到老年人、長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劑及放療、化療的人群,臨床癥狀常常不典型;最后,早期不規范使用抗生素,也會導致臨床癥狀不典型。


    與此同時,“對菌下藥”又難以獲得滿意效果。耐藥菌尤其是多重耐藥菌的出現,使臨床醫師按照抗生素的作用機制選擇1~2種抗菌藥物不能覆蓋常見的病原菌。因此,藥敏試驗成為臨床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哪些細菌需要做藥敏試驗?


    對任何分離的可疑病原菌,若不能從該菌的種屬特征可靠地推知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就需要進行藥敏試驗。以下情況不必進行藥敏試驗:正常定植菌與感染的關系不明確時;污染菌;已知細菌對某種抗生素天然耐藥;已知細菌對某種抗生素全部敏感。


    藥敏試驗中藥物的選擇


    主要根據細菌種類和抗生素作用機制選藥。選擇試驗的藥物應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試驗藥物的體外試驗結果可以接受,并且試驗藥物具有代表性。


    目前我國臨床實驗室采用美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NCCLS)/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 CLSI)藥敏試驗執行標準選藥。


    NCCLS抗生素選擇分組為:


    A組:為首選藥物,作常規試驗和報告。


    B組:為首選藥物,可與A組藥物平行作藥敏試驗,但只在以下情況下進行選擇性報告:細菌對A組抗生素耐藥,病人對A組抗生素過敏,嚴重感染或多部位、多種細菌混合感染,要獲得耐藥性監測資料。


    C組:為備選藥物,作為替代或補充,在下列情況下使用:對一個或多個首選藥耐藥的地區流行株感染,對不常見菌感染的治療,控制傳染病的流行,獲得耐藥性監測資料。


    U組:為備選藥物,僅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療。


    藥敏試驗所采用的方法


    常用的試驗方法包括紙片擴散法、稀釋法、自動化儀器法、E-TEST(濃度梯度法)。


    細菌的主要耐藥機制


    1、產生水解酶,如β-內酰胺酶、鈍化酶。


    2、細菌上與抗生素的結合靶位改變,如青霉素結合蛋白2a。


    3、細菌表面通道蛋白改變,可以使其滲透性發生改變。


    4、細菌產生泵出機制。


    5、其他機制,如病原菌產生生物被膜、休眠狀態等。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電話:400-133-6008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興科路368號(天河實驗室)

    廣州市黃埔區科學城蓮花硯路8號(黃埔實驗室)

    郵箱:atc@gic.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