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項目背景
據《土壤污染防治法》規定,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應當履行的義務和承擔的法律責任,一是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報告排放情況;二是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保證持續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三是制定、實施自行監測方案,并將監測數據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排查工業企業生產活動土壤污染隱患,要識別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設施設備和生產活動,并對其設計及運行管理進行審查和分析,確定存在土壤污染隱患的設施設備和生產活動,對土壤污染的隱患進行評估與風險分級。排查方法包括資料收集、目測檢查、日常巡查和調查監測等。
土壤污染隱患 排查頻次
1、重點監管單位原則上應在《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發布后一年內,以廠區為單位開展一次全面、系統的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2、新增重點監管單位應在納入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后一年內開展;
3、原則上針對生產經營活動中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的場所、設施設備,每2-3年開展一次排查;
4、重點監管單位可結合行業特點和生產實際,優化調整排查頻次和排查范圍;
5、對于新、改、擴建項目,應在投產后一年內開展補充排查;
6、重點監管單位開展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結果存在異常的,應及時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7、生態環境部門現場檢查發現存在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等污染土壤風險的,可要求重點監管單位及時開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土壤污染隱患 排查程序
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程序一般包括:確定排查范圍、開展現場排查、落實隱患整改、檔案建立與應用等,具體內容如下:
1、確定排查范圍
通過資料收集、人員訪談,確定重點場所和重點設施設備,即可能或易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滲漏、流失、揚散的場所和設施設備;
2、開展現場排查
土壤污染隱患取決于土壤污染預防設施設備(硬件)和管理措施(軟件)的組合;
3、落實隱患整改
根據隱患排查臺賬,制定整改方案,針對每個隱患提出具體整改措施,以及計劃完成時間;
4、檔案建立與應用
隱患排查活動結束后,應建立隱患排查檔案并存檔備查,隱患排查成果可用于指導重點監管單位優化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點位布設等相關工作。
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報告編制
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報告編制主要包括:總論、企業概況、排查方法、土壤污染隱患排查、結論和建議、附件等6部分內容。
1、總論:編制背景、排查目的和原則、排查范圍、編制依據;
2、企業概況:企業基礎信息、建設項目概況、原輔料及產品情況、生產工藝及產排污環節、涉及的有毒有害物質、污染防治措施、歷史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監測信息;
3、排查方法:資料收集人員訪談、重點場所或者重點設施設備確定、現場排查方法;
4、土壤污染隱患排查:重點場所、重點設施設備隱患排查、隱患排查臺賬;
5、結論和建議:隱患排查結論、隱患整改方案或建議、對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工作建議;
6、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平面布置圖、有毒有害物質信息清單、重點場所或者重點設施設備清單等。
土壤污染隱患排查 服務內容
中科檢測具備環保技術咨詢服務能力,可根據《重點監管單位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指南(試行)》的要求,提供切實可靠的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工作,并出具數據真實準確的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報告。主要有以下服務:
1、編制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方案/報告;
2、制定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
3、制定土壤污染隱患整改方案;
4、協助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檔案;
5、承擔企業工業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并編制自行監測方案/報告;
6、其他環境檢測、監測、咨詢等業務。
服務優勢
1.國科控股旗下獨立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
2.豐富的政策解讀、行業調研及實戰經驗。
3.與相關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長期密切合作。
檢測流程
業務委托→簽訂合同→現場檢測→編制檢測報告→內部評審→評審并修改→提交報告
-
工程測量工程測量是指工程建設中的所有測繪工作的統稱,包括工程建設勘測、設計、施工和管理階段所進行的各種測量工作。
-
海洋測繪海洋測繪是實施國家海洋發展戰略的前瞻性、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海洋開發管理、權益維護、防災減災、科學研究等的先導和基礎。
-
水生態環境調查通過對水體的物理、化學、生物學參數進行系統的測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水生態系統現狀,為制定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
漁業資源調查漁業資源調查,是指對水域中經濟生物個體或群體的繁殖、生長、死亡、洄游、分布、數量、棲息環境、開發利用的前景和手段等的調查。中科檢測出具的淡水漁業資源調查報告全國范圍內有效,并對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可靠性負責。